海大集团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时间:  2023-12-27 08:14:30 | 作者:  开云体育app官方网站

  畜牧业是关系人民群众“食品篮子”的民生产业,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产业。尽管有非洲猪瘟疫情传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冲击等坏因的影响,但畜牧业的生产韧性、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仍在慢慢地加强。2021年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887万吨,比上年增长16.3%;其中,猪肉产量5,296万吨,增长28.8%;禽肉产量2,380万吨,增长0.8%;牛羊肉产量1,212万吨;禽蛋产量3,409万吨。根据农业农村部、饲料工业协会发布《2021年全国饲料工业发展概况》,2021年饲料产量迅速增加创出新高,全国饲料工业总产量超2.9亿吨,同比增长16.1%;饲料产值12,234.10亿元,同比增长29.30%。作为畜牧业核心的养殖业,承担了链接种植行业和饮食业的纽带作用,随着消费升级、环保趋严、绿色优质、技术革新的推动,畜禽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发展的新趋势加速,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与此同时,随着养殖规模化的加深及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行业对产业高质量发展、养殖品质量提升、养殖效率提速都更加看重,围绕养殖服务的上游业务——饲料、种苗、动保等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该部分业务优胜劣汰的步伐加快,行业整合持续加速,集中化程度日益增强。

  从饲料、种苗、动保到畜禽(水产)养殖具体来看:①随着我们国家养殖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养殖规模的逐步扩大,我国饲料需求慢慢地增加,国内工业饲料产量也随之一直增长,但随工业饲料行业产业体系的调整,在市场监管日益严格的背景下,工业饲料行业进入整合提升阶段。2021年全国年产超过50万吨的企业共计14家。而年产百万吨以上规模饲料公司集团39家,其中有6家公司集团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比上年增加3家。从品种类别来看,水产料品种多,研发技术空间大,行业整合趋势愈加明显,大公司发展加速,竞争优势显著;猪料企业存在一定梯队差距,但是由于大部分企业产品差异性不大,以及经营重心的变化(饲料企业做产业链的延展,尤其是向下游养殖延展),现有猪料行业竞争格局并不稳固;禽料虽然头部企业市占率较高,但由于禽料产品同质性较高,竞争非常激烈,除头部企业以外,多数企业市占率较低(市占率在5%以下),行业有较大整合空间;②优质动物种苗是养殖的关键,优质种苗在养殖产业上特别的重要,但多数养殖品类的优质种苗、特别是水产种苗目前供应不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少,产能小,远不能够满足养殖业升级进步的需要,种苗将在较长的周期内都面临要取得研发进步和提高生产供应能力的压力;③动保行业市场需求迅速增加,特别是随着消费升级,养殖品种升级显著地提升了对健康、安全、绿色养殖的需求,预防重于治疗的理念慢慢的被广大养殖户所接受,合理的动保产品投入对养殖的帮助主要体现为疫病风险下降、产品健康安全附加值提高、养殖成本可控、养殖效益提升等直接作用,还有劳动强度下降、产业链延伸能力提升等诸多延伸作用。未来动保行业市场容量将在目前的基础上有较大的持续发展空间,优势企业将迎来重大的市场发展机遇;④生猪养殖业产值约超1.5万亿元,在快速走向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的过程。2018年非洲猪瘟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小规模养殖户、散养户快速退出市场,规模企业有望凭借资金、技术和整体防疫体系建设上的优势在疫情期间养殖体量快速扩大,但会同时面临更加大的金钱上的压力和管理难度,防疫能力较强、规模与资金相对平衡的规模化家庭农场有可能将成为市场的主力军;⑤禽养殖业产值超1万亿元,是养殖业里规模化、标准化程度最高的品类,我国禽类规模养殖存栏量占比超过70%,且集中度仍在逐步提升。在资金、技术、规模等优势帮助下,产业链一体化将成为禽养殖行业发展重要方向;⑥水产养殖业发展前途广阔,水产养殖业产值也超1万亿元。我国水产品产业以养殖为主、捕捞为辅,近年海洋伏季休渔政策,更是加速推动了养殖在水产品供应中的占比。随着智能化、自动化发展,养殖技术水平快速提升,大面积规模化养殖将推动水产养殖业务规模的加速提升。消费升级、餐饮业发展、食品安全意识提升,对提供稳定安全优质水产动物蛋白的需求在逐步增加,消费结构的改变将带动高端水产品需求增加,具有优质种苗、技术资金实力较强养殖企业将会成为水产养殖领域的先锋,在推动水产养殖技术革新中,创建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养殖行业的周期性主要由供给端(养殖量)所确定,饲料、动保、种苗等行业的周期性都与养殖行业的周期性相关。

  我国是人口大国,居民食品消费需求巨大,并一定时期内保持较为刚性和稳定。所以养殖行业供给端决定了养殖品种的价格、从而决定养殖行业的周期性。一般来说,饲料行业周期会滞后于养殖行业的周期,当养殖量小于消费需求,养殖品种终端价格会上升,养殖利润可观,养殖周期景气度较高,但因养殖量的减少,从而造成饲料需求的减少;当养殖量大于消费需求,养殖品种终端价格会下跌,养殖亏损,养殖周期不景气,但因养殖量较多,对饲料刚性需求反而较大;但同时因为养殖行业的景气度下降,直接影响到养殖户对优质或低档饲料产品的选择、饲料投喂的积极性、饲料产品价格的敏感性及饲料原材料价格波动的有效传递等等,所以实际上饲料行业,包括种苗、动保的周期性因素会相互抵销,对饲料影响较少,为弱周期行业。

  饲料方面,虽然行业集中度在加强,但仍相对分散。2021年公司饲料销量1,963万吨,约占全国饲料总产量6.69%,全国饲料行业第二位,市占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其中对外销量为1,877万吨,内部养殖耗用销量86万吨。公司水产饲料技术和规模领先于全球;畜禽饲料居于行业前十位之列,处于区域市场内的技术和产业规模领头羊。公司已逐步开拓东南亚、非洲、南美等国家的饲料、种苗和动保市场。在全球饲料企业产销规模排名中,公司也居于前十位之内。公司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非公有制企业500强、《财富》中国2021年500强企业,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市值500强。

  公司以围绕动物养殖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进行产业链业务布局,已形成相对完整的水产品产业链,畜禽产业链也在逐步构建中。基本的产品包括饲料、优质动物种苗、动保、生猪养殖。业务运营已覆盖各类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全部业务环节。具体而言,公司产品有鸡、鸭、鹅、猪、鱼、虾蟹等饲料,生猪、虾苗、鱼苗、鸡等养殖品种,以及畜禽和水产养殖过程中所需的生物制品、兽药、疫苗等产品。

  饲料、种苗和动保是最核心的业务。在深刻理解养殖户需求痛点的基础上,并经过十多年持续培育开拓,水产种苗和动保业务已成为养殖环节不可或缺的产品。公司饲料业务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已积累了广泛的客户资源,通过向客户提供市场稀缺的优质动物种苗、高性价比饲料产品,依托养殖技术服务体系带动疫苗、兽药、生物制品等动保产品发展,通过全套养殖解决方案能较好地帮助客户获得养殖成功,帮助客户在实现健康养殖的同时,也能够较好地控制养殖成本,获得终端产品的竞争优势。

  在饲料、种苗、动保业务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公司已经形成养殖环节上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近年公司开始培育养殖和食品加工业务。在畜禽养殖上,公司目前主要是生猪养殖,禽业务以提升团队能力为主。水产养殖上,公司利用自身优质种苗、饲料和动保产品,聚焦公司已具备整体优势的对虾工厂化养殖和生鱼养殖。随着公司在水产品研发投入和成果呈现,将逐步拓展其他优质鱼虾品类的养殖。

  公司从饲料业务开始发展起步,因客户资源较为丰富,在深刻理解和挖掘客户需求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提供客户的产品和服务,从饲料逐步延伸到技术和经济附加值更高的种苗繁育、兽药和疫苗产品研发制造等环节中,高附加值产品产销规模逐步扩大,收入结构占比也逐年提升。近年,公司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已开始逐步深入养殖、食品加工等产业环节,经营模式得到了有序的发展和延伸,各产业板块互为支撑和发展。

  公司饲料业务规模最大,经营管理主要采用原材料集中采购决策、分点生产布局、销售产品和技术服务紧密结合的经营模式。对农产品等大宗原材料采用“集团+区域中心”的集中采购模式、结合套期保值等方式能获得较好的采购成本优势和风险控制;生产上以最为贴近市场、物流便利、资源丰富为目标,进行多点布局生产,目前工厂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南亚近百个城市;经销+直销是公司的主要销售模式,侧重本地化营销,充分组建经销渠道以高效的解决养殖户的资金和运输需求,通过在养殖密集区多点布局设立服务站,技术和服务团队直接深入到养殖户提供养殖技术服务,与销售组织和管理团队形成销售和服务、渠道和养户的功能互补与协同;优质动物种苗、生物制品、兽药、疫苗均成为公司提供服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产品和工具,构成了一揽子的整体养殖解决方案。

  种苗和动保系列产品的经营模式都体现了鲜明的以研发和技术为先导、以差异化产品为载体、以服务支持为主要推进策略的特点。种苗及动保产品研发投入周期长,技术积累需要较好的预见性和市场洞察能力,产品独创性强,做好服务支持必须长期投入和培养技术、知识和经验丰富的服务团队。因此,经营管理模式上选择了多层次的研发体系,辅之以投资起点较高的生产加工基地和更高攻击力的营销市场策略。

  公司生猪养殖业务采用一体化“自繁+养殖小区”与“公司+家庭农场”相结合的模式。“自繁+养殖小区”即自繁自养,通过引种、繁育打造祖代-父母代-商品猪产业养殖体系,将繁与育隔离,保证养殖过程安全可控。“公司+家庭农场”模式即公司为家庭农场主提供种苗、饲料、疫苗等养殖必须产品,商定养殖过程主要技术要求后由农场主完成养殖过程,公司回收成品对外销售。

  水产品养殖和加工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水产品养殖主要品种为生鱼、对虾等特种水产品,凭借公司优质种苗、饲料、动保和技术优势,进行标准化、工厂化养殖,并以绿色、健康、可追溯的水产品(加工产品)供应给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及生鲜平台。

  公司在总部设置了研究院、采购中心、财务中心、运营发展中心、市场中心、流程与信息中心和人力资源中心、海大学院等专业职能部门,并按区域或经营品类设置多个大区/事业部。各专业中心以取得在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和管理领先性为目标,为大区/事业部及各分子公司提供技术和管理标准,提供一体化、专业化的管理与服务支持;各大区/事业部搭建管理中台,充分发挥研发、采购、生产、管理四位一体联动机制,提升市场反应效率,充分挖掘市场,提升各业务线精细化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公司对行业未来面临的发展机会与挑战有所预期,并一直积极地布局和应对;但上半年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国内经济面临的困难使得中国农牧业在上半年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行业的困难和挑战突然加速到来:①上半年,大宗农产品原料价格急速大幅上涨。作为饲料主要能量类原料的玉米、小麦等,受主产区气候条件变化、俄乌冲突等影响,玉米和小麦5月份均价较年初1月份价格分别上涨30%和50%左右,豆粕在春节后经历了一轮速度快、幅度大的上涨,两个月内涨幅约为40%;②2022年上半年,国内新冠疫情严峻,对养殖、饲料行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一定冲击。因疫情防控,多地出台了严格的管控措施,饲料行业原材料运输、成品运输遇到各种困难,物流成本大幅增加;下游养殖业所受影响更甚,部分地区种苗运输流通受限,养殖户投苗节奏放缓,且养殖成品物流运输受阻,销售不畅,导致总体上养殖规模和饲料需求都持续下降;③新冠疫情防控导致传统的餐饮消费受到限制,居民消费方式、消费积极性发生变化,居民对肉类食品需求下降从而影响养殖和饲料行业。消费疲软导致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生猪养殖行业上半年经历了深度亏损的局面,禽养殖盈利也不佳,对餐饮消费依赖度较高的高档水产品销量一直低迷,导致养殖积极性不高,饲料需求快速下降。

  原材料的快速上涨、养殖和饲料生产成本大幅上升、消费疲软养殖亏损对饲料的挤压同时传导至饲料行业,对饲料行业形成上、中、下游“三头挤”的局面。上半年国内饲料产量出现了下滑,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披露,2022年1—6月,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13,653万吨,同比下降4.3%。外部环境的变化、市场容量下降直接导致饲料行业经营陷入困境,公司预期未来会出现的竞争压力和挑战提前到来,大部分饲料企业面临生存问题;所以饲料企业上半年都不同程度地降低盈利水平,以守住市场份额为目标,减缓饲料产品升价,导致行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上半年全国配合饲料产品加权平均价同比上涨6.9%,远低于主要原材料玉米、小麦、豆粕等涨幅;饲料行业成本加成、向下游养殖行业价格传导机制的及时性、有效性受到挑战,行业竞争非常剧烈。

  公司对未来行业格局的变化有充分的认知和判断,也一直在战略布局、竞争差异化和内部能力建设上做好准备。只有强化核心竞争优势和团队培养,提升组织管理能力和内部效率,依靠创新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才能面对未来的挑战,巨大的压力将会变成团队成长的动力。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3.26亿元,同比增长21.3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19亿元,同比下降40.07%。其中生猪养殖板块实现营业收入约26.59亿元,同比增长12.11%,生猪养殖业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8亿元;剔除生猪养殖的其他业务,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6.67亿元,同比增长21.9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87亿元,同比下降14.82%,主要系上半年激励费用为2.07亿元,同比增加1.77亿元影响。

  报告期,公司实现饲料销量(含内部养殖耗用量)974万吨,同比逆势取得增长约11%,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其中对外销量为915万吨,同比增长9%:①水产饲料外销量同比增长17%。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习惯改变(偏向无刺品种),以及不断上涨的租金成本、人力成本等倒逼特种品种替代传统养殖品种,水产行业升级趋势明显。公司水产饲料凭借出色的产品力,完善的养殖解决方案,客户导向的服务体系以及种苗、动保双赋能,市占率稳居行业第一,特种水产饲料(虾蟹和高档鱼料)销量同比增长21%;②禽饲料外销量同比增长5%。公司把禽的品种细分,从技术上寻求突破,打造差异化产品,同时提高内部效率,以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扩大与规模养殖厂、一条龙养殖公司的合作,通过高效的定制化产品及成熟的养殖方案,在行业需求下行的情况下,取得逆势增长;③猪饲料外销量同比增长8%。猪饲料全国产能布局基本达成。凭借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前端猪料研发不断取得进展,报告期内公司成立定位高端畜禽料的海芯集团,构建面向下一代饲料的产品模式,开拓发展养殖终端各种模式的营养需求。

  公司主要生产优质的水产种苗,核心技术优势明显,市场效果表现突出。报告期内,公司种苗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22亿元,其中虾苗营业收入增长25.67%,毛利率为55.76%。凭借十余载深耕水产苗种行业的积累,海大已培育出凡纳滨对虾“海兴农2号”、长珠杂交鳜等多款国家水产新品种,组建了一支以“合作专家+博士+硕士+专业技术人员”为核心的高水平创新队伍,拥有了全球领先的虾苗和淡水鱼苗研发技术,率先构建了育繁推一体化的商业化种业体系。

  2022年上半年,公司动保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12亿元,同比增长20.49%。水产动保方面,随着养殖品种升级、“预防重于治疗”理念接受度提升、对养殖产品绿色、环保、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合理的动保投入能够有效提高养殖效率及养殖成功率,养殖户对优质水产动保的需求持续增加,优质水产动保产品不仅能够降低养殖品疫病风险,同时能够提高养殖品的健康安全附加值。公司水产动保产品以鲜明的技术和研发为先导,配以完善的服务体系及成熟的养殖方案进行赋能,拥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优秀的市场口碑。畜禽动保方面,公司近年通过设立畜禽动保服务站推动畜禽业务发展已取得明显效果,成为提高客户粘度的重要抓手。今年畜禽动保服务站建站数量已初具规模,在积累一定经验后,公司进行总结优化,提升经营管理团队能力,探索畜禽动保服务站的经营服务体系迭代升级,不断提升竞争优势。

  生猪养殖业务,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59亿元,出栏肉猪约160万头,实现归母净利润为-3.68亿元。公司持续聚焦生猪养殖团队能力建设和自有育种体系建设,团队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进一步提升,叠加饲料端的研发及规模优势,综合养殖成本取得明显进步。但受上半年生猪价格长期处于低位的影响,生猪养殖业务业绩同比下降。

  公司水产产业链业务优势明显,目前公司主要的养殖品种是生鱼、对虾等特种水产品。凭借优质的饲料、种苗、动保三体赋能、精细化管理、专业化运作,公司水产养殖取得良好经营效果。未来公司将持续聚焦具备整体优势、养殖风险可控的水产品种,并适当扩大养殖规模。

  报告期内,公司大宗原材料的贸易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2.08亿元,同比增长33.12%。公司规模采购优势明显,采购团队专业化能力突出,运用现货、期货、期权等多种采购工具进行风险头寸管理,降低采购风险。

  技术的持续投入为公司增长的驱动力。2022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3.30亿元(含研发费用和开发支出),同比增长近40%。公司打造了三级研发体系,一级研发体系针对未来发展,解决潜在问题,储备持续发展、创新力量;二级研发体系面向市场,降低产品成本,紧跟市场需求;三级研发体系直面终端养户,提高养户效益,为养户创造价值。公司布局了七大研究方向,动物遗传与育种、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医学与生物制药、微生物工程、生物化工、蛋白质工程、健康养殖。公司在饲料方面重点开展的工作有:动物营养与饲料配方数据库的修订和完善,饲料资源尤其是蛋白资源的开发及应用,原料毒素的处理技术,精准营养、绿色环保、无抗饲料、功能性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及应用等;养殖模式重点摸索适合小规模集约化养殖的畜禽健康养殖模式;育种方面重点进行对虾、罗非鱼、团头鲂、鳜鱼、澳洲龙虾、草鱼、生鱼等新品种的开发工作;生物制品方面重点围绕畜禽和水产动物病害防控技术以及疫苗、检测试剂盒、消毒剂产品的开发工作等。

  提升内部生产经营能力,打造自动化、智能化生产体系配合公司市场开拓和产能供应。作为农牧产业链工业属性较强的一环,我国饲料产业正朝着机械自动化生产、智能化制造方向发展。随着公司规模的快速发展,公司生产主体随之增加,产能区域同步扩张,饲料品种全覆盖,产品系列众多,各生产主体的运营效率对公司工艺技术、设备管理、生产运营效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近年不同市场团队在同一区域的市场开拓需求,也直接导致公司产能短期扩张、及产能利用率的下降。报告期内,公司着力聚焦“智慧供应链”建设,持续优化供应链各环节,计划逐步实现供应链过程的标准化、流程化、精益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解决现有部分生产主体存在的产能利用率低与市场供应紧张、市场不同团队开拓与产能阶段性浪费的主要矛盾。公司利用现代化机械设备和技术手段,试点实现原材料来料无人化、库存合理化,产品生产自动化、柔性化,客户需求精确化、信息化等。公司将验证现有方法论,固化优化技术手段,持续提升不同产品类型及不同区域的各生产主体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以提升内部生产经营能力、提高产能利用率来满足公司市场开拓的产能供应,提高资产运营效率。

  3、持续扩大饲料产能投资建设,布局产业链发展。报告期,公司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28.24亿元,同比增加4.68亿元;其中饲料业务投资约为17亿,生猪养殖、水产苗种及水产养殖分别约为7亿、2亿。公司按照4,000万吨饲料销量的战略目标,持续优化产能布局,上半年新增8个饲料基地投产,增加产能约200万吨,目前仍有近30个饲料生产基地在建、扩建中,对解决公司未来产能瓶颈、扩大市场份额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公司持续保持对产业链上下游种苗、动保、养殖等业务产能投资,为公司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产品和服务均围绕养殖业的需求而布局,核心竞争力体现为以改变中国农村现状的使命过程中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综合表现为丰富完整的产品配置及产业链布局、突出的单品产品力、领先的研发能力、综合的养殖技术服务能力、精细化管理的能力及完善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成长体系。 1、丰富完整的产品配置和产业链布局,抗风险能力较强,能为养殖户提供覆盖养殖过程的全套产品和解决方案 围绕养殖链条,经过多年的技术投入、研发成果转化、产品积累、生产布局等,公司产品配置已经达到较为丰富和完整的状态,从饲料、功能型饲料、种苗、药品、疫苗、生物制品等基本覆盖到了养殖的全过程需要,且还在继续发展中。饲料产品中,公司是国内极少能同时生产销售鱼、虾、猪、肉禽、蛋禽饲料的企业,产品线齐全,且各类别产品都具有强大竞争力,在重点市场上均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产品配置能力需要较强的客户需求洞察能力、研发组织能力、成果转化能力、生产基地投资建设能力、加工组织能力、营销推广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等。 各类饲料品种的技术含量不同,毛利率高低不同,市场特点和运营风险也各不相同,公司的产品结构组合使得公司可获得高于行业一般水平的毛利率,并较好地控制了养殖动物疫病和供求失衡带来的市场运营风险,使得公司的饲料产品销售收入稳定且保持远高于行业增速的快速增长。 公司多年来有序布局了优质水产动物种苗、水产动保产品、畜禽疫苗、兽药、畜禽动保产品、生猪养殖、水产养殖等业务,产业链中的核心技术环节逐步获得了技术、产业布局和产业协同优势,为公司培育了较多新的业务增长点和利润增长点,为公司进一步放大产业链的乘数效应、打造比较竞争优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清晰卓越的产品力是公司最重要的竞争优势能力 公司各系列的产品都致力于打造显著领先于竞争对手的产品力,且大力投入以加强产品力的显性化表达。高端产品在高定价的同时,都以最终追求动物成活率、生长效果和生长效率的明显优势,品牌效应突出;终端产品在保证领先的生产效能基础上,贴近于竞争对手产品定价,追求突出的产品性价比。因此,在行业整体养殖效益较好的情况下,公司客户在综合产品的支持下,能够获得明显高于同类养殖户的收益;而在行业养殖效益下滑甚至全行业亏损的情况下,公司客户可以少亏损甚至于不亏损。 产品力的体现,需要公司内部各项专业能力支撑:动物营养和原料利用的研发能力、产品的配方技术能力、原材料价值采购能力、高效的内部运营能力等各项专业化能力缺一不可。如,原材料价值采购能力的支撑。公司采购团队专业能力突出,团队年轻化且专业化,按照细分原材料类别执行分工,行业视角宽广,信息采集和分析量较大,能够实时跟踪、研究、判断国内外大宗原材料的行情走势,并利用期货工具对大宗原材料进行套期保值,以有效控制采购的价格风险和头寸风险。突出的采购能力可以发现众多原材料采购机会,使饲料产品和原料贸易的成本优势成为可能。公司是行业中最早成功实现集中采购的企业,规模采购优势明显,且因对现货、期货、期权等采购工具组合应用经验丰富,应用方法也较为灵活,远期价值采购和风险头寸管理也有利于公司获得采购成本优势。 再如公司高效运营能力支撑。通过推动SAP、EPS、业务共享系统等管理软件落地,公司具有较强的信息化系统,内部运营实现流程化、标准化和数据化。数据化的作用是通过对各分子公司大数据作对比,能找出高效节能的运营方法;流程化、标准化的作用是使内部可复制性有很大提高。中台管理机制,使得生产、研发、采购和人力能快速响应市场,以更加灵活、快捷、高效的方式匹配市场和客户需求。高效运营能力成为有效组织各种类型的产品专业化生产的重要支撑。 3、技术研发是产品力打造的专业支撑,是公司发展的基础和驱动力,是公司的核心优势 公司成立之初就成立研究中心,围绕育种、营养、健康、养殖与食品,搭建行业领先的全产业链的研发体系。公司在加大应用技术投入的同时,重点强化了产业链上各业务模块的技术平台建设,形成从平台技术研究到应用技术开发到系统解决方案应用的三级研发体系。通过三级研发体系的有效衔接及“研究院+分子公司”的运营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示范。公司在“动物遗传与育种、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医学与生物制药、微生物工程、生物化工、蛋白质工程、健康养殖”七大研发方向上的基础性、前瞻性、关键共性问题展开研究工作,不断完善三级研发体系,全面有效的支撑、带动和服务于集团全产业链快速发展的需求。 公司技术研究储备较为丰厚,拥有超3,000人的研发团队,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研发人员包括动物营养、兽医、繁殖选育、养殖模式、生物工程、生物化学、机械等多学科的人才,研发成果转化速度较快,投资配套策略能够清晰快速的落地,支持到公司的产品配置能力较强。 如,针对饲料配方技术,公司通过二十多年持续的研发积累,已经建立庞大的动物营养需求数据库,储备多种原材料配方技术,每年有几千组对比实验结果补充到动物核心营养需求和原料利用数据库中,以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因此,公司产品配方组织和持续优化能力强,应变能力强,能在原材料价格波动时快速调整配方,获得成本竞争优势。同时,通过科技研发驱动产品优化升级,不仅能够顺应养殖环境的变化和养殖模式的变化,还能够引领养殖技术的进步和养殖模式的升级。 公司懂技术熟悉产品的技术服务营销团队,能深入到塘口、养殖场终端实时了解养殖情况,所以公司对终端消费习惯、饲料养殖效果、病害防疫、养殖模式和养殖需求等都有详尽的数据来源,能精确把握养殖户的需求,能精准的对产品设计提出明确的技术要求,支持公司技术资源能充分聚集于客户的核心需求。 通过为养殖户提供苗种、养殖技术、病害防疫、养殖模式、健康环保等养殖完整解决方案,为公司种苗、饲料、动保核心业务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业务的发展为研发、技术革新提供了更为深厚的基础,为产业进一步发展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石。 4、综合的养殖技术服务体系是公司统筹产品链条,为客户创造价值并不断获取新客户和提高客户粘度的重要抓手 2006年,公司即在行业中率先提出向养殖户提供全面的技术服务,并将公司定位为服务型企业、向养殖户提供整体养殖解决方案的企业。公司通过向养殖户提供“种苗-放养模式-环境控制-疫病防治-饲料-行情信息-金融支持”等全养殖过程的产品和技术服务支持,确保养殖户能使用到最先进的养殖技术,从而确保养殖户养殖成功和盈利。公司拥有9,000多名行业中服务经验最丰富、最富激情的技术服务团队;并结合当地特点积累多种先进的养殖模式;在全国养殖密集区拥有数百个高效运作的服务站,能同时为几万养殖户进行技术服务。公司在行业中较为完备的服务体系能充分发挥产品力优势,并提供养殖全程技术服务,能有效放大客户收益,从而增加客户的粘性。 公司养殖技术服务从水产养殖服务开始,经过十多年人才队伍建设、平台搭建,养殖技术服务体系的流程和理念已渗透入产品、技术、研发、市场和运营各个环节,带动公司水产饲料、动保业务发展突显了效果,并且该流程和思想已逐步向禽养殖、生猪养殖推广,近年公司通过设立畜禽服务站推动畜禽业务发展已取得明显的效果。全面的养殖技术服务已经成为公司重要的品牌标签,是公司为客户创造价值并获取客户和提高客户粘度的重要抓手。 5、持续打造优秀的经营管理团队精细化管理的能力推动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公司拥有一支理念一致、勤奋敬业、专业精湛的经营管理团队。团队中大部分人员都毕业于农业类高等院校,具有较强的专业背景,管理层对饲料行业具有深刻且全面的认识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宏伟而统一的愿景目标、较强的行业洞察力、领导力和执行力,从学历背景、知识结构、行业经验和年龄层面都能够适应饲料行业的快速变革和公司越来越高的经营管理要求。 近年行业处于剧烈变革时代,行业发展、养殖户规模、客户需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金融、互联网+等新兴产业也不断冲击行业,促进行业的变革和创新,打造能快速应变于变化的公司机制和文化、也就是使公司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的集体学习能力,是公司成为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 公司从水产预混料发展到淡水鱼类、海水鱼类、对虾等各种水产配合饲料,从水产饲料体现核心优势延伸到畜禽饲料优势逐步凸显,从单纯的饲料经营到为养户提供种苗、动保、养殖技术服务等综合的服务能力,从华南到华中、华东、华北及东南亚及南美等区域的扩展,经历了许多个从无到有,再到做强做大,做到行业前列的过程,依靠的是公司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集体学习能力。这种能力和文化使公司一直处于学习进步中,并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6、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与有效的激励机制奠定了公司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 公司持续推动人才培养组织氛围的建立,通过海大学院与人力资源中心搭建覆盖员工全生涯、公司全业务、业务全岗位的三全培养体系,构建普及式教育与精英式培养相结合的学习生态系统,匹配各层级标准化技能训练,实现标准化快速内生式人才培养与输出机制。随公司业务持续发展、产业布局外延内深,一批批年轻、热情、有朝气、带着新思想、新时代标签的年轻干部已成为公司中层管理和核心技术骨干的中流砥柱。通过建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每年吸引大批优秀院校学生加入公司,建立支撑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后备人才队伍;通过设立中国现代渔业职教集团、组建乡村振兴学院,吸引大批新型农民参与到技术与产业人才建设中来。内外人才体系的建立,实现了对内人才培养、对外产业赋能的人才体系格局,带动行业整体进步。 上市以来,公司面向不同层级的核心管理层和核心技术骨干,已推出多期股权激励计划和员工持股计划,搭建了经营管理层、核心技术骨干与全体股东利益一致的长短期激励与约束相统一的激励机制,通过设立业绩目标与激励挂钩,保证了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施,成为公司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天气异常影响饲料行业阶段性波动的风险 饲料行业主要服务于下游养殖业,养殖过程中高温、极寒、雨水、台风等自然因素出现异常变化时,可能出现养殖存栏、存塘数量的大幅波动,甚至于病害的规模化爆发,进而对饲料需求产生影响,出现阶段性或区域性需求波动的风险。例如今年连续的高温天气会使水产养殖水温上升,超出合适的生长温度,导致水体溶氧饱和度降低,影响水产动物摄食,造成养殖户被动减少投喂,部分水产品不适应温度升高甚至出现死亡现象,进而影响短期饲料需求,对饲料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风险应对措施:(1)公司目前在华南、华中、华东、华北等主要养殖区域及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全面布局工厂和开发当地市场,区域布局的扩大能有效应对局部地区天气异常及自然灾害的风险;(2)持续提高对养殖户的服务能力,通过饲料、种苗、动保联合赋能,提供科学养殖方案,公司技术人员对口指导等措施,提高养殖户抗风险能力和养殖竞争力,降低异常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 2、新冠疫情对公司生产经营带来的风险 新冠疫情在部分地区存在反复,导致物资运输管制性封锁、人流自主性隔离等都影响到企业、养殖、餐饮、运输的正常运营,部分养殖户因疫情的不确定性主动减少养殖规模或阶段性退出养殖行业;同时新冠疫情多点频发,对餐饮行业冲击较大,也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与意愿,终端肉食需求疲软和消费结构变化都降低对肉制品的需求,进而影响到养殖行业和饲料行业。 风险应对措施:(1)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严格遵守新冠疫情相关防疫政策,落实防疫工作,确保公司全体员工身体健康安全的前提下,有序进行生产经营;(2)科学合理制定采购计划,优化供应链资源,保障原材料供给;对新冠疫情发展密切跟踪、评估和策略调整,与客户保持积极沟通联系,调整出产节奏,优化运输方案,及时响应客户的真实需求;(3)公司目前在华南、华中、华东、华北等主要养殖区域及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全面布局工厂和开发当地市场,区域布局的扩大能有效应对局部地区的新冠疫情反复的风险。 3、养殖疫病对公司生产经营带来的风险 随着环境变化和养殖规模化的发展,动物疫病也会时有发生,例如2018年8月份开始全国爆发的“非洲猪瘟病毒”,及近年出现的猪“蓝耳病毒”、对虾养殖的“EMS疫病”和禽的“H7N9病毒”等病害影响,疫病发生会导致养殖动物产量、存栏降低,直接抑制养殖规模,短期减少对饲料的需求;重大动物疫病的流行还容易影响消费者心理,导致终端需求萎缩,导致养殖业陷入阶段性低迷,影响饲料需求。 风险应对措施:(1)公司的饲料品种涵盖猪饲料、鸡饲料和鸭鹅饲料等畜禽饲料及鱼料、虾料等水产饲料,品种齐全、结构均衡,能有效应对单一养殖品种疫病风险,综合抗风险能力较强;(2)公司在饲料产品生产过程中建立了严格的疫病防控体系,同时利用技术优势和专业化能力,从源头落实养殖疫病防控。 4、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 饲料原料主要是各类大宗农产品,以玉米、大豆(豆粕)为主。近年国内国际农产品市场联动紧密,各主要产粮国的气候变化、种植面积和收成变化、收储和补贴政策变化、进出口政策变动、各国政治博弈、国际贸易关系、海运条件等物流运力和成本波动、汇率变化等都可能给农产品价格带来较动,进而对饲料和养殖成本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农产品贸易的国际化加强,农产品价格变化因素日趋复杂,价格波动也因此加剧。如果公司未能及时把握饲料原材料行情的变化并及时做好采购的策略管理和风险控制,将有可能面临综合采购成本上升的风险。 风险应对措施:(1)公司对原材料品种进行划分,实行大宗品种集中采购和区域性品种本地采购相结合的模式,既保证大宗原材料的规模采购优势,又力求获得区域性采购快速应变的本地化优势;(2)公司持续投资于原材料采购研究体系的建设,专业的原材料信息研究部门团队相对成熟,通过实时跟踪、研究、判断国内外大宗原材料的行情走势安排进行策略性采购,并通过期货套期保值、原材料贸易等工具对大宗原材料进行头寸风险管理,能够较为有效地控制采购风险;(3)公司对动物营养和饲料配方技术的研发积累较为丰富,拥有超三千人的研发团队,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专注于动物营养需求、饲料配方技术、品种繁殖和优良种质选育、健康养殖模式等研究方向,对动物营养需求的理解深刻,对原材料综合利用的技术水平也相对较高,因此在原材料价格波动时,能通过快速调整配方来控制合理的饲料营养水平和配方成本。 5、环保法规政策对养殖业规模结构及区域调整的风险 近年,国家推出的一系列环保法规,如新《环保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等,禁抗条例都对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进行了规定,加大了畜禽养殖业污染的治理力度,尤其对重点水源地及周边水系地区养殖规模作出限制。根据中央的法规政策,全国各地纷纷设立了禁养区和限养区,南方水网地区的禁养区内猪场在逐步迁移。环保政策的执行不仅进一步加快生猪养殖散户的退出,减少环保不合格、规模小的落后产能,规模化养殖户产能持续扩张,不断改善养殖规模结构;另外,禁养区、限养区的成立还将对各地以及全国范围内的生猪养殖产能进行调整。养殖规模结构和产能区域调整必将对饲料行业现有的产能布局、市场占有率、定价能力、经营模式等都产生深刻影响。环保政策对生猪养殖和饲料行业的影响使市场上现有的优势企业面临重新洗牌的风险。 风险应对措施:(1)公司持续提升对养殖户的服务能力,除饲料产品外,在动保、疫苗、金融等产业链都有布局,对规模化养殖户的粘性较强;(2)公司饲料品种涵盖畜禽、水产,产品线丰富,且猪饲料、鸡饲料、鸭饲料、颗粒鱼饲料生产线可以共用,公司通过对各地局产能的调整,能快速切换产能布局,调整迎合行业的变革;(3)公司采取多种模式加快在资源较丰富、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区域进行产能布局,抢占新养殖区域的市场占有率;(4)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微生物发酵饲料关键技术和饲用抗生素替代品关键技术的研究成果得到有效应用,引领着行业进步与发展。 6、汇率波动的风险 饲料原材料的全球化采购已经成为常态,公司海外投资和海外经营业务规模也在快速扩大,跨境资金结算规模和海外资产存量都有较大的增长,涉及到多个相关国家的货币种类,各币种的汇率波动影响因素各有不同,且任一币种的汇率波动都可能对该区域的业务结算成本和资产存量价值产生一定的影响。 风险应对措施:(1)公司根据在各区域和国家的业务规模、经营模式和结算特点,以严控汇率风险为原则,谨慎选择结算货币,且通过融资来源和融资品种的结构性安排、力争取得区域性资金流入流出相对平衡,控制汇率风险;(2)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扩大慢慢的变成了新常态,公司进一步增强外汇风险管理意识,根据采购和销售策略、进出口业务的周期特点安排结算模式,且灵活运用远期结售汇、掉期和外汇期权业务等金融工具锁定汇率风险,控制采购和销售成本,控制汇率波动可能带来的风险。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海大集团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